中國家電行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高速發展,如今已構建起涵蓋研發、制造、流通的完整產業鏈體系,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升級。在此背景下,以海爾智家、美的集團為代表的知名家電企業,憑借技術創新與市場深耕引領行業發展,其掌舵者正以全球化視野驅動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本篇文章,小編為大家盤點了國內頭部家電企業掌門人,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家電大佬上榜。
周云杰,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曾獲得全國用戶滿意杰出管理者、全國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1988年7月加入青島電冰箱總廠,至今已服務海爾三十多年,參與了海爾所有的重大戰略轉型。2013年執掌海爾電器,推動了“人單合一”模式迭代,將6萬名員工重構為4000多個自主經營體,這項改革被寫入哈佛商學院案例庫。2014年,推動海爾的物流由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再到物流平臺的轉型。2015年,推動海爾從制造家電的企業變成孵化創客的平臺,涌現出了日日順健康、日日順樂家等優質創業項目。此外,周云杰還主導收購了日本三洋白電、新西蘭斐雪派克、美國GE等國際品牌,牽頭打造了高端品牌卡薩帝、場景品牌三翼鳥和生態品牌卡奧斯,并積極布局智慧住居、產業互聯網和大健康三大產業生態,成為了世界海爾的貢獻者、進化海爾的探索者、生態海爾的領航者。在其帶領下,海爾集團創造了創業40年來的最佳業績——全球收入4016億元,利潤總額302億元。
方洪波,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榮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及福布斯中國最佳CEO稱號。自2012年執掌集團董事長職位以來,其主導推出的"632系統"戰略開啟了美的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進程。2020年末實施重大戰略重組,將業務架構優化為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數字化創新五大板塊,在深耕ToC業務價值提升的同時,開辟ToB領域第二增長曲線,推動集團由全球家電巨頭向科技驅動型企業的戰略轉型。此外,方洪波還成功主導美的集團"A+H"雙平臺上市,使其成為國內白電行業第二家實現兩地上市的企業。在戰略轉型成效驅動下,美的2024年營收首破4000億元大關,其中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表現尤為突出,零售業務營收突破300億元,擁有庫卡、瑞仕格、高創、極亞精機等品牌,實現了從核心部件到整體方案、從硬件設備到智能系統的全覆蓋。
李東生,TCL創始人、董事長,曾當選中國年度經濟人物,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是為數不多仍奮戰在一線的“老家電人”,代表了中國家電產業崛起的初代精神。作為電子產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開拓者,李東升擁有豐富的科技制造業管理經驗和中國企業全球化經驗,他帶領TCL進行了一系列國際并購,如2004年并購湯姆遜公司的電視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成為了中國企業首次兼并世界500強的先例。在他的帶領下, TCL從初創企業發展為擁有TCL實業和TCL科技兩大主體,布局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產業的全球化產業集團,創造了一個中國科技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典型樣本。
賈少謙,海信集團董事長,曾榮獲全國優秀企業家、山東省電子信息行業領軍企業家等榮譽。他深耕海信近三十年,見證著海信從幾十億收入到上千億、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國內品牌到世界品牌的歷程,直接參與并購和整合科龍電器,完成收購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執掌海信之后,他堅持“做久做精、穩健經營”,推動海信全球化戰略升級,同時大力發展高端產業,讓海信激光電視和ULED高端電視引領全球顯示產業,智慧城市、精準醫療、汽車電子、光通信和集成電路等新質生產力快速生長。在他的領導下, 海信集團2023年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旗下上市公司海信家電(白電業務)和海信視像(黑電業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白電業務凈利潤同比翻番。
雷軍,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曾獲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財富中國最具影響力商界領袖等榮譽。他主導小米集團在家電領域構建「硬件+生態鏈+互聯網服務」模式,深度布局電視、冰箱、空調、洗烘套裝等米家智能家電產品線,并通過投資美的集團實現手機與家電互聯的生態突破。2024年,小米白電業務取得了亮眼的成績:空調出貨量同比增長超55%,洗衣機增長超50%,冰箱線上份額穩居全國第四,中央空調Pro E等高端產品開售即成爆款。同年11月,小米首座智能家電工廠在武漢奠基,這是小米繼“小米手機智能工廠”和“小米汽車工廠”后的又一座大型智能工廠,意味著雷軍的家電版圖,正在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智能化生態為核心,以強大的制造能力為支撐迅速擴張。
鄭堅江,奧克斯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曾獲得中國家電40年"功勛人物獎",帶領企業從寧波小廠發展為橫跨空調、配電、醫療、新能源等多領域的大型集團。21世紀初,鄭堅江帶領奧克斯在空調領域發起價格戰,使奧克斯空調銷量從2001年20萬套飆升至2004年325萬套,實現從區域作坊到全國前列的跨越。2012年,率先在電商領域渠道,帶領奧克斯成為空調行業線上銷售冠軍,2019年鄭堅江帶領奧克斯沖刺港交所IPO,目標建成全球第五大空調制造商。
梁昭賢,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1991年加入集團后主導銷售體系改革,通過"價格屠夫"策略快速打開市場。2000年接過父親梁慶德的衣缽執掌格蘭仕后,力排眾議放棄輕紡業,以"砸鍋賣鐵"決心投入微波爐核心技術研發,僅用2年突破磁控管技術封鎖,實現從代工廠到微波爐市占率全球領先的跨越。2011年,通過收購惠而浦中國布局全球市場,并推動"全員技工化"戰略,斥資30億元建設智能制造基地,實現微波爐、空調等全白電產業覆蓋。在其帶領下,格蘭仕產品進入全球200+國家,自主品牌在148個地區注冊,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民企500強。
茅忠群,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1996年與父親一道創建方太廚具有限公司,在戰略決策、產品創新、企業文化和卓越績效模式等方面具有獨特理解和超前意識。他拒絕繼承家族點火槍產業,而是以"方太"之名開啟高端廚電新紀元,在價格戰盛行的行業環境中,堅持走"高端化、精品化"戰略,推出"歐式外觀中國芯"油煙機,實現價格反升10%且銷量翻倍。此外,他還主導開發了全球首款水槽洗碗機、集成烹飪中心等產品,被稱為"中國廚房新中心"。截止2023年,方太高端油煙機市占率達到45%,穩居行業第一,成為唯一能與洋品牌抗衡的國產高端廚電標桿。
盧宇聰,萬和電氣董事長,進入萬和工作已逾十年,他從基層做起,先后在市場部、品牌部和國內營銷中心等崗位上歷練,2022年正式接過父親盧礎其的接力棒。在盧宇聰的帶領下,萬和電氣通過組織調整、市場策略變革及海外制造基地建設,實現業績大幅增長:2024年上半年營收38.11億元,凈利潤3.55億元,廚房電器營收同比激增46.42%;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5.82%,目標2033年達60%。在品牌升級方面,他開啟品牌年輕化轉型之路,引入職業經理人團隊并簽約孫穎莎等年輕代言人,冠名《狂飆》《慶余年2》等熱播內容,9個月內營收增長18.6%。
柳江,長虹控股集團董事長,2023年接棒趙勇成為長虹“一把手”。在他的帶領下,長虹加速推進“AI+”戰略,主導全球66個智能制造工廠智能化升級,實現單線日產能1100臺、交付周期10.86天的行業標桿效率。他首創"工業數據空間"模式,推動長虹入選國家數據局首批"數據要素×"典型案例實現制造數據與供應鏈數據安全流通。在產品端,他帶領團隊推出搭載通用大模型的AI TV"云帆"平臺,實現電視語音交互與智能響應,并研發AI空調"風隨人動"技術,構建"產品+服務+生態"的智慧生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