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幫之一,與徽商、晉商、浙商、粵商等并稱為“五大商幫”。
隋唐時期,隨著大運河的貫通,揚州成為了東南財賦、漕運、鹽鐵轉運的中心,為蘇商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明清時期,以洞庭商人為主體的蘇商逐漸形成,他們的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太湖流域,特別是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涉及了紡織、冶金、航運、食品等多個領域。
鴉片戰爭后,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江蘇誕生了近代蘇商群體,他們普遍崇尚發展實業、制造業,紡織、面粉、火柴等輕工業,以及鋼鐵、水泥、化工、煤炭等重工業均有涉獵。
改革開放后,蘇商再次以“實業富國、產業報國”的姿態,勇作市場經濟大浪中的弄潮兒,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再到民營經濟蓬勃興起,蘇商均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明清時期,蘇商的主體是洞庭商人,因此蘇商的名氣并不及洞庭商幫的大。在蘇州,從群體上講沒有比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這兩處的人更具典型性了。
在浙商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洞庭商幫這個活躍在太湖上的群體也在逐漸崛起。洞庭商幫又叫“洞庭幫”、“洞庭山幫”、“山上幫”或“洞庭山人”,這些幾乎成了“蘇商”的主體。這個不以蘇州、也不以吳縣為名,而只是以洞庭東西山的山名為名稱的商幫,在歷史上已早有記載,明代蘇州小說家馮夢龍在其小說集《醒世恒言》中寫道:兩山之人,善于貨殖,八方四路,去為商為賈,所以江湖上有個口號,叫做“鉆天洞庭”。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是洞庭商人十分顯著的特征。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同時,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江蘇無錫形成了棉紡織業、繅絲業、糧食加工業等三大支柱產業,并相繼崛起了以楊、周、薛、榮、唐蔡、唐程等六大家族集團為龍頭的民族工商業群體。
楊氏家族的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了業勤紗廠,是近代中國第四家民營紡織廠,全國第一家環錠紡織廠,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標志著無錫開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化。楊家第三代楊宗濂之子楊翰西,在1917年創辦了電話公司,無錫的現代通訊工具也是由此開始的。
薛氏家族的薛福成是無錫赫赫有名的人物,出生于書香門第、官宦之家,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起者。薛福成的大兒子薛南溟在上海創辦永泰絲廠,其產出的的金雙鹿、銀雙鹿牌優質白絲遠銷海外,后將絲廠遷回老家無錫,從此開啟了永泰絲廠的輝煌時刻。薛南溟幼子薛壽萱接手永泰絲廠后,愚弄美國學到的經營方式,在技術、設備、銷售等方面對絲廠進行全面改革,讓永泰絲廠的生絲出口量占到上海出口總量的一半。
周氏家族的第一代掌舵人為周舜卿,他在1906年于上海建立了全國第一家商業儲蓄銀行,取名信成銀行,后又在北京、無錫、天津、南京、蘇州、鎮江開設分行。之后信成銀行因為清政府的倒臺,而宣告破產,在償還全部債務后,周氏家族元氣大傷,之后便退出了金融界,轉投與人們衣食起居相關的棉紡、繅絲輕工業。
唐氏家族分為兩支,一支是唐蔡資本集團(唐保謙、蔡緘三),另一支則是唐保謙的堂弟唐驤庭家(唐驤庭、程敬堂、唐君遠、唐翔千、唐英年),后者在無錫六大家族資本集團中聲名更加顯赫。這兩大集團各自獨立、自成系統,而又相互關聯、互為支撐;加上其經營有方、發展迅速,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并且代有傳人,成功經營一直延續至今。其中,香港著名實業家、紡織大王唐炳源,中國毛紡工業開拓者唐君遠等均出自唐氏家族。
榮氏家族,是以榮毅仁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本家族,他們靠實業興國、護國、榮國,在中國乃至世界寫下了一段輝煌的歷史。從近代開始,榮家三代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榮氏第一代掌門人為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他們創辦的企業是中國民族企業的前驅,是解放前著名的面粉大王、棉紡大王。解放后,榮家第二代掌門人榮毅仁支持中國政府的三大改造,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后,榮家第三代榮智健等人對中國市場經濟、新興民族企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除了聲名赫赫的無錫六大蘇商家族之外,蘇商歷史上還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中,以張謇、盛宣懷等為代表的蘇商,崇尚實業、中西合璧、重教崇文,對中國本土的文化發展、工業發展乃至普通百姓的意識開化都起到了深遠影響。
張謇,江蘇南通人,光緒二十年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張謇是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主張 “實業救國”“父教育,母實業”,在南通興辦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業,開創了唐閘鎮工業區,使南通成為中國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城市建設按照一城三鎮的格局,成為長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蘇北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張謇一生創辦了2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盛宣懷,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常州市)人,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懷創辦了許多開時代先河的事業,涉及輪船、電報、鐵路、鋼鐵、銀行、紡織、教育諸多領域,由他主持創辦的企業包括:中國第一家電信企業天津電報局、第一家內河航運公司山東內河小火輪航運公司、第一家國人自辦的中國通商銀行、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以及湖北煤鐵開采總局等。
陳光甫,1881年生于江蘇鎮江,原名輝祖,后易名輝德,字光甫。 陳光甫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金融企業家,創造了中國金融史上的多個“第一”,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中國的摩根”。他白手起家,創辦了中國最成功的民營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同時,他還是中國近代旅游業的首創者。
改革開放之后,蘇商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經歷了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再到民營經濟蓬勃興起的歷史性跨越。一大批優秀的江蘇企業家,憑借自己卓越的行業才能,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舞臺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