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質(zhì)茶具
陶質(zhì)茶具是指用黏土燒制而成的飲茶用具,分為泥質(zhì)和夾砂兩大類。由于黏士所含各種金屬氧化物的不同百分比,以及燒成環(huán)境與條件的差異,可呈紅、褐、黑、白、灰、青、黃等不同顏色。北宋時,江蘇宜興采用紫泥燒制成紫砂陶器,使陶質(zhì)茶具的發(fā)展在明代走向高峰,成為中國茶具的主要品種之一。
2、瓷質(zhì)茶具
(1)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胎薄質(zhì)堅,造型優(yōu)美,釉層飽滿,有玉質(zhì)感,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
(2)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有坯質(zhì)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shù)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
(3)黑瓷茶具
黑瓷也稱天目瓷,是用氧化鐵作釉的呈色劑,增加鐵的含量制成的瓷器。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yōu)辄c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黑瓷茶盞古樸雅致,風格獨特,瓷質(zhì)厚重,保溫良好,是宋朝斗茶行家的最愛
(4)彩瓷茶具
彩瓷茶具顧名思義是運用彩繪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樣,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琺瑯彩等茶具豐富多樣,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古人將黑、藍、青、綠等諸色統(tǒng)稱為“青”,故“青花”的含義比今人要廣。它的特點是: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悅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華而不艷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5)玲瓏瓷茶具
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guī)則的“玲瓏眼”,然后以釉燒成,燒后鏤花處得以墁平花紋清晰可見,具有玲瓏剔透、精巧細膩的特色,十分美觀。玲瓏瓷茶具即為運用玲瓏瓷制作而成的茶具。
(6)青白瓷茶具
宋代以景德鎮(zhèn)為代表創(chuàng)燒的一種瓷器。青白瓷也叫“影青”、“隱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種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