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家,現任臺積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擁有耶魯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臺灣陽明交通大學頒發工學與理學名譽博士雙學位。曾任臺積電(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半導體行業協會主席。在加入臺積電之前,他曾擔任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技術高級副總裁及德州意法半導體公司的邏輯和SRAM技術發展高級經理。
魏哲家在臺積電的技術發展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自1998年加入臺積電以來,他先后掌管主流技術事業群,并成功將八英寸廠升級,搶攻指紋識別、MCU、穿戴式及感光元件及汽車電子芯片商機,為臺積電帶來營收新動能。更在2003年帶領團隊提升0.13微米銅制程良率,成功拉開臺積電與競爭對手差距。
他帶領團隊在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臺積電成為全球第一家導入極紫外光量產的半導體公司。
此外,在智能手機萌芽初期,魏哲家就已帶領團隊率先投入影音、影像、顯示等前瞻技術開發,并成功完成3D傳感完整解決方案,使全球智能手機較先進的3D傳感技術與臺積電密切相關。
在職業生涯的早期,魏哲家在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擔任技術高級副總裁,并在德州意法半導體公司擔任邏輯和SRAM技術發展高級經理。這些經歷使他積累了豐富的半導體行業經驗和深厚的技術背景。 1998年,魏哲家加入臺積電,開始了他在該公司的輝煌職業生涯。他先后擔任了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主流技術業務高級副總裁、執行副總裁兼聯合首席運營官以及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等。在這些職位上,他成功掌管了主流技術事業群,帶領團隊提升了技術水平和良率,為臺積電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除了在臺積電的杰出表現外,魏哲家還積極參與行業組織和學術活動。他曾擔任臺灣半導體行業協會主席,并一直擔任數字技術委員會的成員,包括VLSI、ITRS和IMEC等。這些經歷進一步提升了他在行業內的地位和影響力。 在2023年12月19日,臺積電宣布董事長劉德音將退休,并提名魏哲家為下一任董事長。
臺灣集成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30,美國NYSE代碼:TSM)成立于民國七十六年,在半導體產業中首創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模式。民國一百一十一年,臺積公司為532個客戶提供服務,生產12,698種不同產品,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終端市場,例如高效能運算、智能型手機、物聯網、車用電子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同時,臺積公司及其子公司所擁有及管理的年產能超過一千五百萬片十二吋晶圓約當量。
臺積公司在臺灣設有四座十二吋超大晶圓廠(GIGAFAB? Facilities)、四座八吋晶圓廠和一座六吋晶圓廠,并擁有一家百分之百持有之海外子公司—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之十二吋晶圓廠及二家百分之百持有之海外子公司—WaferTech美國子公司、臺積電(中國)有限公司之八吋晶圓廠產能支援。
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十二月,臺積公司宣布其亞利桑那州晶圓廠開始興建第二期工程,預計于民國一百一十五年開始生產3奈米制程技術,此外該廠目前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于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上半年開始生產N4制程技術。同時,臺積公司持續執行其于日本熊本縣設立晶圓廠的計劃,并將于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年底開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