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歷史機遇快速崛起的國家級開發區,位于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吉林省四平市西北郊,核心用地面積23.15平方公里,現有工商注冊企業893戶,其中工業企業249戶,三產服務業企業572戶。共有“四上企業”79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0戶。
紅開區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加快推進跨越發展,硬件設施日臻完善,軟件服務提質高效,項目和發展承載能力明顯提升。作為四平市唯一的國家級經開區,紅開區發揮龍頭和引領作用,在產業集聚發展上先行先試,特別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視察四平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做足黑土地保護這篇文章,成為四平市現代農機產業隆起區、外資外貿創新轉型示范區、四梨同城融合發展先導區、特色裝備制造集聚區,四平向北發展的增長極。
按照《四平市產業布局行動綱要》要求,結合現有產業基礎及未來發展方向,紅開區著力打造“三主一新”產業定位,三主:即裝備制造、商貿物流、循環經濟產業;一新:即新型建材產業。依據產業定位,堅持“內外并舉、壯內引外”,全力開展產業鏈招商,重點布局和發展“一基地、五園區”,即:黑土地保護農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實施“一軸兩翼多節點”規劃布局,“一軸”:以慧智街串聯科創中心和交易服務中心為主軸,“兩翼”:以秸稈處理設備集聚區和免耕播種設備集聚區為兩翼,多節點”:動力機械分區、收獲機械分區、農產品加工機械分區、養殖機械分區、環保機械分區、配套產業分區;特色裝備產業園,主要聚焦環保裝備,包裝設備,安全裝備三大領域;商貿物流產業園,主要聚焦農機倉儲物流,成品油倉儲交易和大宗農副產品商貿物流;新型建材產業園,主要聚焦新型墻體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溫隔熱材料、裝飾裝修材料、有色金屬以及建筑垃圾、廢料再生綜合利用等領域;循環經濟產業園,主要聚焦工業及民用廢棄物的綜合再制造、再利用;換熱設備產業園,主要聚焦板式、管式兩個類型,拓展核電等新型領域。同時不斷完善和提升園區城市功能,全力推進紅開區產城融合發展,努力發揮開發區“增長極”作用。
紅開區衷心地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區共謀合作、共同發展,我們將以最優的環境,最優的服務,為來區投資興業的客商與朋友們,搭建最好的發展平臺,與你們共創美好明天。
1、食品醫藥產業集群:以啤酒、飲料、養生酒、保健品、中成藥、生物制品、綠色食品等產品企業為引領,形成食品醫藥產業集群。
2、機械裝備產業集群:以收割機、換熱器、預應力、起重機、刃模具、防爆開關、禽類加工生產線等產品企業為引領,形成機械裝備產業集群。
3、光電輕紡產業集群:以太陽能光伏組件、分布式太陽能電站、LED燈具器材、特種用途輸送帶、新型包裝材料、出口工藝品等產品企業為引領,形成光電輕紡產業集群。
4、冶金建材產業集群:以建筑鋼構材、鋁塑型材、木塑新材料、非金屬管道管材、新型涂料等產品企業為引領,形成冶金建材產業集群。
1、土地資源優勢
紅開區總體規劃面積25.5平方公里,現建成區及村屯用地面積為約7平方公里,包括北嶺工業園區,剩余18.5平方公里在國土部門土地修編時,均調整為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和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紅開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補充耕地指標充足,并且地價在東三省處于低價位,有力地保障了項目用地的需求。
2、人力資源優勢
省級四平紅嘴大學科技園,由吉林師范大學與紅開區聯合建立,是服務區經濟發展建設的有力載體。吉林師范大學作為吉林省重點大學,與我區簽有長期人才培養的合作協議,為我區的發展提供出類拔萃的高端人才資源。
紅開區坐擁四大技工院校,是專業技工的重要輸出地。四平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四平市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金工技校等不斷為社會輸出專業技術過硬的杰出人才,與我區均簽有長期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可為區內企業提供專業技術人才保障。
在滿足高端人才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基礎上,紅開區下轄兩個行政村,儲存了大量普通用工。與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紅開區勞動力充足,用工成本低,人才資源得以保障,可滿足企業大量普通用工需求。
四平市位于哈大經濟帶主軸線重要節點上,位于長春半小時經濟圈,沈陽一小時經濟圈內,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區域。以四平為原點,輻射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四盟等47個地級城市,客流2個小時可全部到達,物流4個小時全部到達。
紅開區坐落在四平市的西北部,地處龍脈紅嘴山,位于西、北環城快速路兩側,是 “四梨同城化” (四平市、梨樹鎮)的前沿和過渡地帶,是四平市向北發展的主陣地。交通便利,距火車站、高鐵站、高速路、即將建成的軍民兩用機場均十分鐘左右路程。在發展現代物流業及企業戰略布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