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地處成渝主軸黃金聯結點上,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橋頭堡”,距重慶90公里,離成都240公里,幅員面積1077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15個鎮,總人口86萬。榮昌取“繁榮昌盛”之意而得名,自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建縣以來,已有1263年歷史。2015年6月18日榮昌撤縣設區,開啟了全區發展新的征程。榮昌有六大特點和優勢。
一是文化厚重之城。榮昌古稱昌州,雅稱“海棠香國”,有始于宋代的“榮昌陶”,與建水陶、欽州陶、宜興陶齊名,并稱“中國四大名陶”;有始于宋代的榮昌折扇,與蘇杭折扇齊名,并稱“中國三大名扇”;有起源于漢代的夏布,號稱“天然纖維之王”;是“湖廣填四川”的重要聚集地,被譽為“客家文化活化石”。榮昌人杰地靈,是著名廉吏、“天下清官”喻茂堅的故鄉,涌現出“東方梵高”陳子莊、“詩書畫”三絕的屈義林、著名史學家李新和吳雁南、“新中國第一代電視藝術家”鄧在軍、抗日文化戰士趙宗麟、愛民楷模呂玉久、剿匪英雄劉驥等一批名人。
二是新興產業之城。榮昌堅持以“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為引領,持續推進國家畜牧科技城、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西部樣板區、川南渝西融合發展先行區、榮昌國家高新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平臺。2018年2月,榮昌高新區獲批為全國首個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逐步形成以食品、醫藥、陶瓷、服飾為重點的消費品工業集群,新材料,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數字區塊鏈,運動健康和農牧高新“6+1”產業體系,加速打造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數個百億級支柱產業,培育壯大華森制藥、唯美陶瓷、瑜瀚電子科技、洽洽瓜子、華興玻璃、惠達衛浴等一批十億級龍頭企業。榮膺“最具增長潛力新興城市”“中國年度最佳投資休閑目的地”“營商環境十佳城市”,被評為2020年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顯著地區,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GDP增速保持重慶各區縣第一。
三是生態宜居之城。榮昌“四水相連、三山相望”,擁有瀨溪河國家濕地公園、瀨溪河體育文化公園、玉帶河生態文化公園、黃金坡城市休閑公園、黃桷樹廣場等一批城市公園,是全國首批、重慶首個全國文明城及國家園林城、國家衛生區、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體育消費中心試點城市。境內有“重慶十大最美小鎮”萬靈古鎮、“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安陶小鎮、層巒聳翠古佛山、色香味俱全鹵白鵝、十里飄香羊肉湯,是游古鎮、品非遺、享美食、健身心的旅游消費目的地。
四是畜牧科技之城。榮昌豬是世界八大、中國三大優良地方豬之一,品牌價值位居全國地方豬榜首。榮昌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核心區、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拓展區,是農業農村部批準的“中國畜牧科技論壇”定期舉辦地,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建設地,新華社定期唯一發布生豬價格指數的數據產生區;擁有西南大學榮昌校區、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等一流科研院校,全國農業領域首個、重慶首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榮昌國家級生豬交易市場覆蓋全國、交易額累計突破900億元,“全國畜牧看榮昌”成為共識。
五是開放創新之城。榮昌處在成渝主軸線上,成渝高鐵、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潼榮高速公路、在建大內高速公路等貫穿全境,日漸成為成渝地區節點樞紐。榮昌是渝西川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協作機制的創始成員,首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城市、重慶市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當前,榮昌積極融入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陸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構建內暢外聯、立體快捷現代綜合交通體系,以高水平開放帶動高質量發展。
六是民生幸福之城。榮昌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兩個工作面”,實施農村小康路、便民路“三年建設計劃”,“農村便民道戶戶通”工程榮獲“中國十大民生決策獎”,“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成為中央黨校教學案例,高質量通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國務院第三方建檔立卡數據質量專項評估,脫貧戶滿意率100%;落實“馬路辦公”,創新推行“街長制”,精細化管理城市,被稱為“可以赤腳走路”的城市,榮獲“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引進中央民族大學附中、華西二院等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大力提升教育、醫療公共服務水平。2017年、2019年兩次被國務院表彰為“落實有關重大政策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勤勞樸實的榮昌人,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充分發揮“橋頭堡”優勢,彰顯“主戰場”擔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榮昌新篇章!
榮昌高新區前身為榮昌工業園區,始建于1992年,2002年經重慶市政府批準為首批市級特色工業園區,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審核認定為省級開發區,2016年3月經重慶市政府批準為市級高新區,同年正式申報創建國家級高新區。2018年2月28日,國務院以國函〔2018〕47號文件正式批復同意榮昌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規劃面積17.05平方公里。
榮昌高新區現規劃面積25.6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15平方公里。在現有三個組團的基礎上,“十四五”時期高新區空間規劃面積將拓展至50平方公里以上。在產業布局方面,全力構建以食品、醫藥、陶瓷、服飾為重點的千億級消費品工業集群、新材料、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數字區塊鏈、運動健康和農牧高新為主導的“6+1”產業體系。其中,板橋組團重點布局消費品、智能制造、電子信息、農牧高新產業,廣富組團重點布局輕工陶瓷、新材料產業,榮隆組團重點布局食品、農牧高新產業。
截至2020年底,榮昌高新區累計入駐工業企業645家,投產企業485家,其中規上企業295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18.65億元,主導產業集群規模達到695億元,工業集中度達到78.5%,高新區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4.2%。
立足榮昌區的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和產業基礎,全力打造以食品、醫藥、陶瓷、服飾為重點的消費品工業、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大數據區塊鏈、運動健康和農牧高新“6+1”現代產業體系和“4+1”工業體系。
1、消費品工業:以食品、醫藥、陶瓷、服飾4個產業為主要支撐,打造千億級消費品產業集群,建成陶瓷、輕紡消費品、眼鏡等特色消費品產業基地。現已入駐洽洽食品、紫燕食品、華森制藥、澳龍生物、唯美陶瓷、惠達衛浴、尚上服飾、大愛成眼鏡等200余家企業。2025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
2、新材料:重點發展有機高分子材料、新型凈水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梯次培育新型電子信息材料、納米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前沿領域、高成長性新材料。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地。現已入駐奧福、兀盾、明珠、華翱等近30家企業。2025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
3、智能裝備:榮昌是川渝汽摩配件生產基地,擁有功能齊備的表面處理園,正在全力打造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園。同時大力發展智能農牧機械、專用機械設備制造、通用設備制造等智能裝備。現已入駐鑫仕達、都成榮鋒、維創汽車配件、協旭機械等150余家企業。2025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300億元。
4、電子信息:以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為依托,重點發展電子電路、計算機外圍設備、汽車電子等產業,打造中國西部電子電路特色產業集群。現已入駐泓耀電子、東矩金屬制品、展望塑膠、捷訊特電子等30余家企業。2025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50億元。
5、農牧高新:致力于打造集“科研、育種、養殖、加工、飼料、獸藥、市場、大數據”于一體的農牧高新特色產業體系,擁有全國最大的國家生豬交易市場(電子交易平臺),全國唯一的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正在全力打造國家畜牧科學城。現擁有嘉吉飼料、大鴻農牧、永健生物等農牧高新企業70余家。2025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