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普陀區的桃浦智創城,地處西北中心城區門戶,是鏈接中心城區和五個新城發展新格局、推動滬蘇直聯的重要節點。智創TOP產城綜合體,是由上海市普陀區和臨港集團區企合作,在桃浦智創城率先啟動開發的多功能商辦中心和地標型建筑群。
智創TOP位于桃浦智創城核心位置,由環繞50公頃中央綠地的四個地塊組成,總建筑面積逾113萬㎡。項目區位優勢突出,位于中環線、外環線、滬寧高速和滬嘉高速之間,11號線、20號線(規劃中)雙軌交上蓋。
項目對標浦江兩岸開發標準、堅持智慧園區的先行先試,以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端化產業、高功能、高能級服務的開發理念,著力打造“區域轉型新典范、產業發展新高地、產城融合新亮點”。
桃浦地區是全市五大重點轉型區域中的首發地塊,其重要性已被寫入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關于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資源高效率配置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綱領文件中。
總面積逾110萬㎡的智創 TOP產城綜合體,是由普陀區和臨港集團區企合作、聯手打造的多功能商辦中心和地標型建筑群,項目領銜桃浦智創城整體開發,是桃浦地區“脫胎換骨”式轉型發展、形象展示的重要門戶。
智創TOP以“城市更新的新地標、產業發展的新高地、產城融合的新典范”為戰略定位,以“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城市更新的建設者、桃浦開發的先行者”為使命擔當,著力打造產城綜合體標桿品牌,為建設桃浦智創城“中心城區轉型升級示范區、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做出貢獻。
智創TOP東至祁連山路、西至敦煌路、南至金昌路、北至武威路,總建筑面積逾110萬㎡,形成沿0.5平方公里中央生態綠軸“倒T”字型的建設區域。
在普陀區-臨港集團緊密的區企合作機制引領下,智創TOP對標“浦江兩岸”開發標準,實施高起點規劃、高品質開發,導入高質量產業、推廣高智能化功能建設。項目以人為本優化功能布局、高規格配置配套設施;引入低碳環保的建筑理念和各項新型建筑技術,構建綠色建筑和數字化智能園區,把智慧、低碳、節能、綠色、生態融入開發建設各方面。
目前,智創TOP由A、B、C、D共四個地塊組成,總建筑面積逾110萬㎡的“倒T”字型成片開發態勢已經形成,招商引資、功能運營、智慧園區和科創功能建設均全面啟動。
未來五年間,各地塊逐年竣工交付。至2024年底,智創TOP將整體交付投入使用。智慧友好、高端便捷、綠色低碳的園區生態環境基本形成,優質教育、醫療、文體休閑等配套功能齊全,產城融合發展理念得以深度踐行。
智創TOP注重高質量產業的導入、產業鏈的集聚和能級提升,匯聚城市經濟、科技創新和文化高端要素。聚焦打造“智慧、智造、健康”三大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總部經濟“一部三中心”,持續跟進和對接高成長、高顯示度的行業領先企業,著力引入高附加值、人才密集型機構。
智創TOP堅持科創引領與雙創驅動。目前,承載著中以兩國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的國際項目—桃浦“中以(上海)創新園”正式揭牌啟用,一期載體(7500㎡)已落戶B區項目,核心載體已如期竣工。
中以創新園將分三期建設,重點關注中以兩國優勢領域的聯合研發項目、成果轉化項目、早期產業化項目,吸引以色列高校成果轉移轉化平臺、科創孵化器、加速器和創新型企業等來滬開展合作,將園區逐步建設成中以聯合創新研發、雙向技術轉移、創業企業孵化的重要平臺。
1、區域位置:
桃浦地區轉型首發項目,2016年12月9日正式開工。地塊東至祁連山路,西至泰路,南至金昌路,北至真南路,用地面積5.9萬,總建筑面積29.5萬m。東北角處為軌交11號線祁連山路站,地鐵上蓋,下連地下商業廣場,處于城市形象展示界面的重要門戶區,同時是外環線、高速公路和入城鐵路的交匯點,承載著區域標桿的功能。
2018年12月,智創TOP首發項目A區地塊1區地下工程出正負零,預計2019年啟動一期預售。
2、設計理念和發展前景:
區域內建筑立面采用模數化、分段式設計手法,優化建筑體線條,兼顧臨街的人性化尺度,展現流動、自然的園區形象。立面用鋸齒狀幕墻系統營造雙向的視覺效果,北面玻璃幕墻引導視線望向公園綠地,南面石材幕墻給裙樓打造堅固的基底形象。
項目由三種建筑形體構成,形成強烈的圍合感,線型建筑裙樓圈出親密社區,形成區域地標--140米的超高層塔樓(超甲級辦公樓)。塔樓四周綠地環繞,局部的造型觀及下沉式廣場可為園區提供舒適的公共空間。同時配備人才公寓,整體將建設成為集商業辦公、居住、休閑功能于一體,適宜工作生活、“24×7”全天候開放的特色區域。
1、桃浦中央綠地
在桃浦智創城核心區內,50公頃的桃浦中央綠地借鑒了紐約中央公園和倫敦海德公園規劃設計理念, 實踐高端化產業與綠色生態環境和諧共融的城市新形態,最大化綠地規模效應和市民舒適體驗。
桃浦中央綠地由享譽國際的設計事務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JCFO)聯合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共同打造,總體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書法、舞蹈和太極藝術的優美動勢,通過打造綠地內延綿起伏的地形和蜿蜒動態的園路水系,形成一個連續變化、層疊展開的山水長卷和“行云流水”的動態空間。建成后整體面積將達到100公頃,成為中心城區最大的開放式綠地。臨港桃浦智創城正是環繞中央綠地而建,形成綠色空間的整體視覺和花園式辦公生態。
正如時任市委書記韓正同志提出“桃浦要實現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所說,經過近幾年轉型發展,桃浦最大的亮點,便是對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實踐,而桃浦中央綠地則是近年來大手筆整治和改造的重要舉措之一,將曾經的傳統工業區轉變為環境友好的創新服務集聚區、宜居宜創宜業的生態區。
2、能源中心
“移峰填谷”的低碳商務區:
申能融隆集中式能源中心是臨港集團和申能集團戰略合作的又一有力載體。能源中心主要為605、606地塊供能,用能面積共36萬㎡,覆蓋商業、辦公、人才公寓、星級酒店等不同功能業態。與傳統空調相比,能源中心滿足了地塊同時供冷供熱的舒適需求,可實現移峰填谷的高效運行,在提高能源轉化效率、提升系統運行可靠性、安全性、環境友好度的同時,增加經濟效益。
能源中心采用大體量蓄冷技術和因地制宜的蓄能工藝,平衡全天能耗,可有效緩解區域“熱島效應”(局部氣溫高于周圍地區的現象)。同時,能源中心將分散的冷熱源設備、冷卻塔等設施統一規劃、集中設置,一方面降低了各單體分別建造對空間資源的占用,另一方面則避免了用能設備林立,確保區域建筑的整體美觀。
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提供的數據,本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減少標準煤耗1227.76噸,從而減少碳耗量835.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263.2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11.3噸,相當于植樹25090棵。項目目前已完成整體設計方案,預計年內可開展供能管網施工,2020年完成主體工藝設備安裝、管道工程與電氣工程施工,2021年分批開展供能系統接入和調試,同步于建筑交付的節奏,實現正式供能。
此外,英雄604地塊、華誼603地塊的用能需求,將由申能主導建設的分布式能源站覆蓋。該能源站主體位于桃浦中央綠地下方,結合地上綠化一體設計,以高效蓄能、多能耦合的供能系統滿足區域內近120萬㎡建筑體量用戶的高端用能需求,體現綠色環保理念。
3、托馬斯實驗學校
上海托馬斯實驗學校由安生教育集團主辦,于2018年投入使用,占地4.8萬平方米,東鄰智創TOP C區、南鄰11號線祁連山路地鐵站、北接滬嘉高速、西連B區中以(上海)創新園,總用地面積5萬㎡,具備可容納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部共1600名學生的優質教學條件。作為廣受青睞的國際化先進教育平臺,托馬斯學校助力平衡園區產業結構布局,與智創TOP的高品質定位相輔相成。
托馬斯學校構建了一套貫穿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制分段式、小班化的教育生態。校內有計算機房、語音教室、圖書館、音樂館、美術館、游泳館、星空劇場、多媒體教室等設施,并參照國外先進水平重點配置了工程設計、智能機器人、分子生物學等十大科學研究實驗室,激發學生的開闊視野和學術探究能力。教學樓內中庭式、集中式的設計,營造環廊、大臺階等錯落有致的室內公共空間,有助于不同類型、不同學級的活躍交流和空間展示。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250米標準跑道的田徑場和室內游泳池、體育館等訓練設施,為學生創造了陶冶性情、養育身心的優良環境。
4、上外附屬普陀實驗學校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普陀實驗學校位于桃浦智創城東拓區古浪路390號,是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校舍已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上外附屬普陀實驗學校,把促進基礎教育的外語教育作為新亮點,發揮上外教學優勢,在課程開發、師資管理、國際化人才培養及教育生態發展等方面,推動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學校將為桃浦智創城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