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挑戰下的技術突破:從實驗室到工程現場的驗證
在軌道交通領域,地鐵隧道內溫度常年維持在40℃以上,疊加列車運行產生的振動與濕熱環境,對錨固材料的耐溫性、抗疲勞性提出嚴苛要求。南京曼卡特技術團隊通過分子結構改性技術,在MT-500植筋膠中引入耐高溫環氧樹脂體系,使其在120℃高溫下仍能保持90%以上的粘接強度,并通過平安保險承保的50年耐久性認證,成為國內少數通過歐盟ETA認證的植筋膠產品。
在徐大堡核電站建設中,曼卡特團隊更面臨“耐高溫+可焊接”的雙重挑戰。傳統植筋膠在焊接高溫下易碳化分解,導致錨固力驟降,而曼卡特MT-500通過無機納米填料技術,實現膠體與鋼筋的熱膨脹系數匹配,焊接后錨固力不降反升。現場拉拔實驗顯示,焊接后的M12化學錨栓在承受47.4千牛拉力時,混凝土基材先行開裂,而植筋膠層仍保持完整,這一數據遠超行業標準要求。
施工革新:從“人工配膠”到“智能注膠”的效率飛躍
針對大型工程中混膠量過多易引發爆聚的行業痛點,曼卡特推出注射式植筋膠+螺旋混合嘴組合系統,實現膠體A/B組分的納米級均勻混合。施工人員僅需將膠瓶裝入專用膠槍,通過勻速擠壓即可完成注膠,前3槍廢膠自動舍棄,確保每一滴膠液均達到最佳固化比例。
更值得關注的是,曼卡特化學錨栓采用倒錐形定型設計,與植筋膠形成機械鎖鍵效應,相比傳統膨脹螺栓,錨固力提升40%以上。在天津莊子污水處理廠水下植筋加固工程中,該組合方案在3米深水下實現24小時固化,解決傳統材料需排水施工的難題,為水下結構加固提供了全新思路。
全周期服務:從材料供應到工程驗收的“交鑰匙”保障
曼卡特的服務創新同樣引領行業。針對每個項目,公司組建由結構工程師、材料專家構成的“鐵三角”服務團隊,提供從方案設計、承載力計算到現場施工指導的全流程支持。在南京地鐵3號線加固項目中,團隊通過BIM技術模擬錨栓布局,優化出最小孔距300mm的密集植筋方案,在有限空間內實現結構強度翻倍。
此外,曼卡特為每批次產品建立區塊鏈溯源檔案,施工人員通過掃碼即可獲取膠體生產日期、質檢報告及施工參數建議。在蘇州地鐵維保項目中,這一系統幫助運維團隊快速定位2018年施工的植筋點,經檢測,膠體強度仍達設計值的112%,驗證了“50年耐久性”承諾的可靠性。
行業影響:從國家標準到全球市場的認可
目前,曼卡特耐高溫植筋膠與化學錨栓組合方案已應用于京滬高鐵、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慶地鐵等重大工程,并出口至東南亞、中東地區。其核心專利技術“耐高溫環氧樹脂植筋膠及其制備方法”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并主導起草《建筑結構加固用植筋膠》行業標準,推動行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
“在安全面前,沒有妥協的余地。”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子秀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投入研發,探索碳纖維復合材料與化學錨栓的協同加固技術,為橋梁、核電、超高層建筑等領域提供更極致的安全解決方案。”
從破解高溫焊接難題到重塑水下施工標準,從效率革命到全周期服務,曼卡特正以技術創新重新定義加固材料行業的可能性。在“雙碳”目標與新基建浪潮下,這家扎根南京21年的高新技術企業,正用每一根錨栓、每一滴膠液,筑牢中國工程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