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慶軌道交通線網中東西向的城軌快線,27號線建設迎來關鍵節點。曼卡特預埋槽道技術在該線路多個高風險區間及車站結構中成功應用,為復雜地質條件下的軌道工程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加固解決方案,標志著我國軌道交通建設在技術創新與工程實踐領域再獲突破。
技術攻堅:預埋槽道破解復雜地質難題
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全長56公里,設15座車站,串聯璧山區、沙坪壩區、渝中區、南岸區、巴南區及重慶高新區,并接入沙坪壩站、重慶站、重慶東站三大交通樞紐。線路穿越銅鑼山、中梁山、縉云山等復雜地質區域,涉及煤系地層、采空區、斷層破碎帶及巖溶高壓富水地段,施工風險極高。曼卡特預埋槽道技術憑借其高強度、耐腐蝕、安裝便捷等特性,在隧道襯砌、車站主體結構及高架橋段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以銅鑼山隧道為例,該隧道全長4.6公里,穿越煤系地層及采空區,地質條件復雜。曼卡特預埋槽道通過定制化設計,與隧道襯砌結構緊密結合,有效分散應力,確保了隧道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穩定性。此外,在穿江隧道工程中,預埋槽道技術為盾構機吊裝、管片拼裝等關鍵環節提供了精準定位,助力“渝江號”智能雙模盾構機以最小覆巖厚度8米極限穿越長江,創造了長江上游軌道穿江隧道施工的新紀錄。
創新應用,數字化技術提升施工效率
曼卡特預埋槽道技術不僅在材料性能上實現突破,更與數字化施工深度融合。在27號線鋪軌階段,預埋槽道作為軌道精調系統的關鍵載體,通過BIM智慧調度中心實現可視化施工管理。施工人員可實時監測槽道位置偏差,確保軌道平順度控制在毫米級,為列車高速運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此外,曼卡特預埋槽道在重慶東站至惠民站橋梁工程中,通過模塊化設計簡化了高空作業流程,減少了施工周期。其耐腐蝕涂層技術有效抵御了重慶潮濕氣候對金屬結構的侵蝕,延長了工程使用壽命,降低了后期維護成本。
綠色施工:生態優先理念貫穿全程
曼卡特預埋槽道技術嚴格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穿江隧道施工中,預埋槽道與新型環保泥水分離設備協同作業,實現了盾構廢渣資源化利用及廢水循環利用,大幅減少了施工對長江生態的影響。同時,槽道材料的輕量化設計降低了運輸能耗,符合重慶軌道交通建設“雙碳”目標要求。
助力“軌道上的經濟圈”建設
目前,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全線15座車站中已有10座完成主體結構,13段區間進入主體施工,鋪軌工程預計于2026年2月完成。曼卡特預埋槽道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為27號線按時通車提供了堅實保障,更為我國軌道交通建設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范例。
重慶交通開投鐵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曼卡特預埋槽道技術有效解決了高風險區間結構加固難題,提升了施工效率與安全性。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與曼卡特的合作,推動更多創新技術應用于軌道交通建設,助力重慶打造‘軌道上的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