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范圍大
熱處理由于工藝的不同,溫度高的可達1300℃,低的只有100℃左右,溫度相差如此之大,其爐子結構也有很大區別;壓力加工前的加熱,主要目的是得到塑性好的奧氏體鋼,其溫度范圍為900~1200℃;爐溫高于650℃的叫高溫熱處理爐,熱量的傳遞方式以輻射為主,對流為輔;溫度低于650℃的叫低溫熱處理爐,熱量的傳遞主要依靠對流。
2、溫度控制比較嚴格
熱處理要求爐溫均勻,避免局部溫度過高,熱處理爐的溫度對產品質量有很大影響,被加熱物料斷面上的溫度分布應盡可能均勻,溫差不得超過5~15℃;就控制爐溫而言,電爐比較優越;為了達到準確控制爐溫的目的,燒嘴布置應均衡,以便于分段控制,燒嘴太少,過于集中,容易出現局部過熱;同時,燒嘴或電熱體及爐子結構布置應利于爐氣循環。
3、質量控制高
熱處理爐要盡量減少金屬的氧化和脫碳;對某些鋼材的熱處理,不允許有表面的氧化和脫碳,應保持表面光潔;熱處理爐往往需要密封,以便控制爐氣成分,有時還要保持爐內有某種特定的氣體,如冷加工鋼材的光亮退火爐,多半在保護性氣體或在真空爐中進行,故馬沸罩和輻射管在熱處理爐上應用比其爐窯要多;當工件和鋼材進行化學熱處理時,如滲碳、滲氮等,都要保持在一定活性成分介質中加熱,需用馬沸爐或浴爐。
4、生產率及熱效率較低
熱處理時,為了使金屬斷面上溫度均勻,使結晶組織轉變的完全,需要使金屬在爐內停留較長時間,不論是哪一種熱處理,材料在爐內都有一個或幾個均熱或保溫階段,冷卻過程也往往在爐內進行;有些品種的熱處理,甚至要進行多次加熱、保溫盒冷卻;許多熱處理爐又是周期性作業;綜合以上原因,熱處理爐的生產率和熱效率比軋鋼加熱爐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