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料、球磨
大部分的馬克杯生產廠家都使用本廠現成的陶瓷坯體配方,便于統一管理。差一點的用精陶坯配方,一般的就用日用普瓷配方,好一點的用骨質瓷配方。確定配方后,將的原料投入球磨機,加水、助磨劑開始球磨,約15-30后出球,過篩,除鐵。
2、成型前原料處理
馬克杯根據后工序成型方式的不同,有兩種原料的處理方式:注漿法成型的,原料要調整比重、加水玻璃等添加劑后就可用于成型了。旋壓法成型的,原料要上壓濾機濾掉多余的水分,再經過煉泥機煉成符合要求的泥段,經陳腐就可用于成型。
3、成型
注漿法成型:按照設計好的馬克杯外形翻出上百套石膏模具,干燥狀態下依次注入料漿,待石膏模吸收料漿中的水分形成一定壁厚時,倒出多余漿料,控模、脫模、干燥、修坯,形成素坯等待裝窯。此法缺點是生產效率低,全靠人工,需要較大場所,不宜管理,但優點是可一次成型,不需二次粘合,且成型不受幾何形體約束,可成型任意難度造型。
旋壓法成型:利用日用瓷工廠現成的碗碟旋壓成型機,將固定量及外形的泥料投入特制的旋壓模具中,脫模即成馬克杯的杯體部分,但杯把手要單獨制作并在干燥后進行粘合。此法優點為生產效,適合量產。缺點是對外形有限制,特殊造型無法完成。
4、裝窯 素燒
傳統工藝經干燥修坯后的素坯要入窯在1200-1300℃下高溫燒成,稱素燒,賦予坯體強度、為上釉做準備。也有少數工廠不經素燒直接掛釉燒成的,工藝不太好控制。
5、上釉
上釉的工藝較多,有浸釉、刷釉、蕩釉、噴釉等,用的設備從專用劃線機(雙色杯用)、噴釉機,到噴槍、空壓機不等。不過上釉還是以人為本,操作工的經驗和熟練程度重要。
6、釉燒
上好釉的產品要二次入窯經1000-1200℃的高溫燒成,稱為"釉燒"。
7、上"mark",高溫定型
不管"mark"有多復雜,他們都可以歸結為一種"釉上彩",是一種低溫的裝飾效果釉,可事先設計制作好貼花紙,貼到杯體上即可,也可以用絲網印刷工藝印到杯體,當然也可以手繪、噴繪。上好馬克后要將產品送烤花窯經500-800℃將其固定到杯體釉層上。至此一個完整的馬克杯就制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