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停車場停車流程
1、車輛識別:車輛駛入停車場入口,自動車牌識別系統(ANPR)通過攝像頭自動識別車輛車牌,并記錄車輛信息和進場時間。
2、身份驗證:如果停車場支持預訂或會員服務,系統會自動驗證車輛是否符合進入條件。
3、閘門開啟:確認車輛信息后,自動抬桿放行,車輛進入停車場。
4、車位引導系統:智能停車場內設有引導系統,通過電子顯示屏或手機APP實時顯示可用車位信息,并指引車輛到達空閑車位。
5、車位感應:停車場內的地磁傳感器或攝像頭感應車輛進入車位,并更新車位狀態為已占用。
6、實時監控:停車場內的攝像頭和傳感器對車輛進行實時監控,確保停車安全。
7、自動計時:系統根據車輛進場時間開始計時,計算停車時長。
8、提前支付:部分智能停車場支持手機APP提前支付功能,車主可以在離場前通過APP支付停車費用。
9、出口識別:車輛駛向出口,自動車牌識別系統再次識別車輛車牌,核對停車時長和費用。
10、支付方式:
(1)自動支付:系統自動從綁定的支付賬戶扣除停車費用,確認支付后抬桿放行。
(2)現場支付:停車場出口設有自助繳費機,車主可在離場前通過自助繳費機支付停車費用,支付完成后系統確認并放行。
11、閘門開啟:確認支付成功后,自動抬桿放行,車輛離開停車場。
12、數據記錄:系統自動記錄車輛出場時間,并更新停車記錄,供后續查詢和管理。
13、車位更新:車輛離場后,系統更新車位狀態為空閑,供新車輛使用。
智能停車場如何停車
1、尋找入口:首先,駕駛者需要找到智能停車場的入口。許多智能停車場會在顯眼位置設置指示牌,并可能有電子顯示屏顯示剩余車位信息。
2、等待信號:到達停車場一樓的進出口處,觀察進出口左上方的小信號燈。當綠燈亮起時,表示可以進入,此時第一道玻璃門會自動感應開啟。
3、車輛進入:緩緩駕駛車輛通過第一道自動開啟的玻璃門進入停車場內部。在某些智能停車場,入口處可能設有傳感器和攝像頭,用于檢測車輛信息和空閑車位。
4、停穩車輛:繼續行駛至進出口的第二道玻璃門前停下車輛。這時,駕駛員應當確保車輛已熄火,車門關閉,后視鏡折疊,手剎拉好。
5、確認停車:下車后,前往進出口左側的觸摸屏進行操作。點擊屏幕上的“存車”按鈕,系統會提示確認一系列安全檢查事項。確認無誤后,完成存車操作,第一道玻璃門會關閉,車輛進入安全停放狀態。
6、車位分配:在某些高級智能停車場,系統會自動為車輛分配合適的停車位,并可能通過LED指示燈或顯示屏引導駕駛者前往指定車位。有些甚至采用自動駕駛技術,車輛會被自動移至停車位。
7、離開停車場:取車時,通常需要在出口處的終端機上輸入相關信息,如車牌號,或通過手機APP操作,系統會自動找到車輛并將車移至出口附近。支付停車費后,車輛可以開出停車場。
請注意,不同智能停車場的具體操作流程可能有所差異,但上述步驟概括了大多數智能停車場的基本停車流程。在使用智能停車場服務時,遵循現場的指示和標志進行操作是很重要的。
智慧停車場管理平臺使用教程
智慧停車場管理平臺是一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IoT)、云計算、大數據分析、車牌識別系統等,來提升停車場運營效率、方便用戶停車體驗的系統。這類平臺通常包括前端應用供車主使用,以及后臺管理系統供停車場運營商或管理者使用。上述為大家大概介紹了前端的使用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管理者后臺使用教程吧:
登錄與權限管理:
1、使用管理員賬號登錄后臺管理系統。
2、根據角色分配權限,如查看報告、修改價格、管理用戶等。
監控與管理:
1、查看實時車位狀態,包括空閑、占用、預留等。
2、監控設備狀態,如車牌識別器、收費閘機等。
3、設置停車費用、優惠活動、會員制度等。
4、發布通知或公告給用戶。
數據分析與報表:
1、分析停車數據,如停車頻次、停留時間等。
2、生成財務報表,了解收入和支出情況。
3、評估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設備維護與故障處理:
1、接收設備故障警報,安排維修人員處理。
2、更新軟件版本,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用戶管理與客戶服務:
1、處理用戶投訴或建議,提供客戶支持。
2、管理用戶數據庫,保護用戶隱私。
以上教程基于一個標準的智慧停車場管理平臺,具體操作可能因不同平臺而異。在使用前,建議詳細閱讀對應平臺的官方使用指南或聯系客服獲取更詳細的指導。